世界不打小孩日 每年的4月30日,是国际不打小孩日(International Spank-Out Day),也叫“无巴掌日”、 “国际反体罚日”(The International Day to End Corporal Punishment),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(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)在1998年发起,目的是声援体罚受害者,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权利。在这一天,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通过各种活动,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。 “打骂”后果很严重 打骂孩子真的有效吗?答案当然是不!研究表明,体罚不仅无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,反而可能造成以下危害: 心理创伤 孩子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全,严重会出现PTSD(创伤后应激障碍)的症状。 身体损伤 后脑勺:可能会引起一些呼吸衰竭并发症; 太阳穴:可能会对视神经发育不利;拧耳朵: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; 打屁股:可能造成孩子脊椎损伤。 行为问题 体罚可能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增加。 学习障碍 恐惧和压力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。 亲子关系破裂 暴力行为会破坏信任和亲密感。 立法保护知多少 我们必须认识到,中国已有法律明令禁止体罚儿童。 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: (一)虐待、遗弃、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。 《反家庭暴力法》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,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,不得实施家庭暴力。 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、身体状况、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,不得实施家庭暴力,不得胁迫、引诱、教唆、纵容、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。 作为家长可以 倾听和理解 给予孩子充分的注意力和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对话,避免打断或立即下结论。通过反馈和重述来确认你正确理解了孩子的意图。 同理心 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动机。表达对孩子情感的理解和关心,即使你们的观点不一致。 培养自尊和责任感 鼓励孩子为自己的学习和行为承担责任。庆祝孩子的成就和努力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。 兴趣管理 教授孩子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技巧。作为榜样,以平和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。 巧用教育措施 当涉及到教育儿童时,家长可以运用多种心理学效应来增强教育效果。以下是一些心理学效应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举例: 1. 罗森塔尔效应(Rosenthal Effect): 罗森塔尔效应,也称为期待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,描述的是人们对他人的期望如何影响他人的表现。当他人对我们抱有高期望时,我们往往会努力实现这些期望,以回应他们的信任。 2.自我实现预言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: 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个人的信念或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,从而导致这些信念或期望成为现实。 例如,鼓励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。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,促使他们朝着成功努力。 3. 社会学习理论(Social Learning Theory):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,它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重要性。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。 4.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(Maslow's Hierarchy of Needs):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,人们的基本需求按照一定层次排列,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求。在教育孩子时,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。 5. 超限效应: 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、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,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。在家庭教育中,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批评、指责或强迫,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,导致教育效果不佳。 6. 南风效应: 南风效应也称为温暖效应,它描述了在处理问题时采用温和、关怀和鼓励的方式比采用强硬、批评和惩罚的方式更有可能获得成功。应用举例: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,家长可以采用南风效应,以温和、关怀的态度鼓励孩子,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 7. 霍桑效应: 霍桑效应指的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观察时,会刻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表现。在家庭教育中,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重视,来激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和表现。 倡议书 亲爱的家长、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关心儿童成长的人们: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,这个特殊的日子提醒我们,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一个充满爱、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。作为社会的一份子,我们有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无暴力的儿童成长环境。 我们应该做到的行为: 1. 尊重与倾听: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,倾听他们的声音,理解他们的感受。 2. 积极沟通: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,用温和、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 3. 树立榜样: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,我们要以身作则,成为孩子行为的良好榜样。 4. 提供安全环境:确保孩子生活的环境安全、健康,远离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伤害。 5. 教育引导:通过教育引导,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,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、有爱心的人。 6. 关注特殊儿童:对于残疾儿童、贫困儿童、流浪儿童等特殊儿童,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,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和成长机会。 我们不应该做的行为: 1. 体罚与虐待: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体罚和虐待行为,包括打骂、鞭打、侮辱等。 2. 忽视与冷漠:不应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,不应冷漠对待他们的痛苦和困扰。 3. 过度溺爱:过度溺爱孩子同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,我们应教会他们独立和自主。 4. 歧视与偏见:不应因孩子的性别、种族、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对他们产生歧视和偏见。 5. 侵犯隐私:尊重孩子的隐私权,不随意窥探他们的私人空间和个人信息。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、尊重和理解的世界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、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 



|